史册有载,商汤之时,七年大旱,河涸井枯,民不聊生。汤王剪发断爪,素车白马,祷于桑林之野,终得甘霖。
然祷雨细节,史笔寥寥。今观此鼎铭“圣作九井通地脉”,方知尹圣于汤王祷雨之时,已暗行惊天动地之举。
彼时霍山,恐非今日郁郁葱葱,而是矿坑密布,炉火映天。尹圣观天象,察地脉,于关键节点,督造九口深井。井非寻常水井,其底必铺设青铜网格,以青铜导引之力,聚拢散逸地下潜流,更借采矿遗留孔道,引水至干涸之汾浍流域。
那悬于云气节点之青金石,恐是当年采矿遗留之矿渣精华,受地气蒸腾而上,历经三千年岁月,竟成今日星脉奇观!
直播镜头随勘探队深入一处废弃矿洞。洞内幽暗潮湿,石壁斧凿痕迹宛然。行至尽头,豁然开朗,乃一巨大天然溶洞。洞底,一方青铜网格静静平铺,虽覆满青苔泥垢,网格结构却清晰可辨,纵横交错,暗合金石排列之理。
网格中央,一孔幽深,隐有寒气上涌。弹幕彻底疯狂:
“青铜下水道?!商朝基建狂魔!”
“治水靠青铜?这是什么硬核玄学!”
“《汤液经法》失传章回,写的原来是地质工程!尹圣yyds!”
此网格一出,印证前论。史学家于直播中难抑激动:
“此非玄虚,实乃古人智慧结晶!青铜导引,聚拢水气,暗合地磁之理。九井成网,疏导有方,解旱魃之困!尹圣之术,以《汤液》为名,实包罗万象,水利、矿冶、星象,皆在其中。此‘汤液’,乃调和天地之液也!”
消息传开,举国沸腾。非止学界震动,寻常百姓亦津津乐道。有好事者,循直播所示星脉图与九井方位,于虚拟沙盘推演,竟复原当年尹圣引水济汾之壮阔图景。
只见沙盘之上,霍山矿脉如龙,九井如星,青铜网格如脉,引动地下幽泉,汩汩而出,汇入汾浍,泽被苍生。更有人考据古籍,于《山海经》荒诞记述中,剥离出“霍山多金,其气上腾为云”之语,竟与今日星脉现象若合符节。
坊间热议,直播平台亦成考据战场。
“求尹圣同款青铜网格设计图!”
“汤王祷雨时,尹圣在井下搞工程,这画面太美!”
“原来商朝就有黑科技,我辈岂能躺平?”
更有少年学子,观此奇景,心生向往,立志探究华夏失落之科技源流。
霍山深处,勘探队已着手清理那方青铜网格。泥垢褪去,网格表面,除却天然铜绿,竟有细密纹路浮现,似符文,似星图,又似水道脉络。
此纹路与《汤液经法》某页残损插图隐隐呼应。队长抚过冰凉网格,轻声道:
“此物,便是尹圣调和天地之‘汤匙’。三千年矣,其法未绝。”
云气节点依旧明灭,青铜星脉苍河奔涌不息。
勘探队毛刷轻拂青铜网格,泥垢簌簌而落。忽有队员惊呼:
“纹路暗藏机巧!”
但见网格经纬交错处,凸起细若发丝之阴刻线,蜿蜒如蛇行九曲,间有星点凹陷。队长取拓纸覆之,墨迹显形,竟似河渠纵横图。
直播间霎时沸腾。有眼疾手快者截取纹路,置诸论坛比对。不过半炷香功夫,便有昵称“商鼎拾遗”者发帖:
“此纹与第210回所述龙山蛋壳陶杯刻符同源!”
附图中,蛋壳黑陶杯腹确有一段雷纹,与青铜网格星点排列如出一辙。弹幕如蝗过境:
“尹圣商标注册实锤!”
“三千年前防伪水印?”
忽见置顶弹幕飘红——原是专攻夏商水利之史家发言:
“诸君且看星点方位!正合《周髀算经》‘地中测影’之法。”
随即贴出虚拟复原图:以霍山为枢,九井作标,青铜网格星点恰对应汾浍流域七处古泉眼。观众恍然:“原是水利定桩图!尹圣当年借矿洞布水管!”
此图引动前尘。忆起此前有农人于中条山坳掘得半卷《地脉勾股术》,残页绘有井渠相交图,旁注“以金导泉,其应如响”。时人皆谓荒诞,今观青铜网格星点排布,竟与残图水道节点暗合。
有后生连夜制短视频,以动画演示青铜网格如何引地泉:矿渣为导,井渠为脉,暗合水势流变,更比当代流体力学早三千年。片尾打出“#老祖宗硬核科技”标签,转瞬播放百万。
欲知后事如何 且待下回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