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玄幻魔法 > 谶龙 > 第353章 第二阵,开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黑白学宫老宫主被弟子搀扶着,踉踉跄跄走回到南侧观礼台。他脸色灰败,眼神涣散,仿佛一下子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口中还喃喃着:“王道...霸道...”,显然还未从诸葛亮那番如同雷霆万钧的驳斥中回过神来。

联军众臣连忙上前,却无人出声安慰。因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同样的震惊、难以置信以及绝望。

丞相杨洪张了张嘴,想说些鼓舞士气的话,却发现任何语言在刚才那种绝对碾压的智慧交锋面前,都显得无比苍白。他最终只是化作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诸葛亮的那一番话,不仅仅是一场辩论的胜利,更是一种维度上的碾压。他将‘王道’和‘仁政’从虚无的道德指责,提升到了天下一统、万民福祉、历史进程的宏大层面,并用大秦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为支撑,彻底击碎了联军试图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大秦的幻想。

太学博士们面红耳赤,他们发现自己皓首穷经研究的那些‘王道’、‘仁政’的经典教条,在诸葛亮结合现实的宏大阐述下,变得迂腐和不切实际。

这还怎么争?无论从格局、逻辑、还是事实依据,双方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现在...如何是好...”一位老臣颤声道,“那诸葛亮...所言...无从反驳啊...”

“寒门科举,平民书院、轻徭薄赋...”独孤明脸色苍白地重复着这几个词,苦涩道,“这些...确是我等两国难以企及,或...或不愿为之之举...大秦抓住了根本...”

楚帝更是面如死灰,诸葛亮最后那段话像一把毒刃,精准地刺穿了他最后的遮羞布,却又让他无力反驳。

“怎么办?”良久,周帝才干涩地吐出三个字,声音沙哑。

无人应答。

诸葛亮的表现,已经近乎非人。其思维之敏捷、逻辑之缜密、口才之犀利,让他们从心底里感到一种无力感。而这,还只是秦帝麾下其中一人!

“下一场...派谁?”楚帝艰难地开口,目光扫过帐下众人。

被他目光扫到的人,都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或移开视线,不敢与之对视。连老宫主都一败涂地,他们上去,岂不是自取其辱?

帝国书院院长脸色变幻,他本是预定后续出场的人选,但此刻信心已然动摇。

“或许...或许可论些偏门学问?”有人怯生生地提议,但立刻被自己否决了,在这种国运之辩上论这些,无异于承认己方在核心议题上的失败,更会惹大秦耻笑。

“就让...就让院长去吧,尽力便可...”又有人低声道,语气中已带了认命的意味。

联军帐内,一片愁云惨淡。仿佛下一场不是去辩论,而是去赶赴刑场。

赢,难如登天。甚至,能不输得太难看,似乎都成了一种奢望。

北侧秦军则与南侧的死寂绝望形成鲜明对比。气氛热烈,如同庆典。诸葛亮翩然回归,迎接他的是众臣由衷的敬佩目光和萧照渊赞许的颔首。

“孔明此番言论,真乃煌煌大论,振聋发聩!”郭嘉抚掌笑道,“看那老宫主失魂落魄的模样,怕是道心已损啊,哈哈哈!”

张良也点头:“不错,经此一役,联军士气已堕。下一阵,正当乘胜追击,一举击溃其心理防线!”

萧照渊心情大悦,目光扫过麾下众谋士,最终落在了那位一直沉默寡言、气质阴鸷的贾诩身上。

“文和。”萧照渊开口。

“臣在。”贾诩缓缓出列,躬身应道。他面容平静,眼神深邃,仿佛一口古井,不起波澜。

“孔明已破其‘道’,下一阵,朕欲请文和出手,”萧照渊语气中带着一丝冰冷的玩味,“攻其心!将其最后一点侥幸和挣扎,彻底碾碎!可能做到?”

贾诩微微抬头,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于胸的幽光,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洞穿人心的力量:“陛下放心。孔明已催其身,诩,便绝其灵魂!”

“好!”萧照渊朗声道,“第二场,便由文和出战!朕,拭目以待!”

贾诩躬身领命,缓缓整理了一下衣袍。他并不像诸葛亮那般飘逸出尘,只是平静地、一步步地走下观礼台,走向中央凉亭。他的步伐沉稳,却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让原本还有些喧嚣的秦军渐渐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知道,这位被称之为‘毒士’、深谙人性阴暗面的谋士出手,绝不会是简单的辩论,而是一场直刺灵魂深处的诛心之战!

南侧联军看到秦军又派出一人,而且是在两国情报中以‘狠毒’着称的贾诩,本就低落的士气更是雪上加霜。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彻底笼罩了他们。

裁判看到大秦贾诩缓步走向中央凉亭,当即高喊道:“争谋第二局!开始!请联军派遣人员登场!”

联军阵营一阵骚动,却迟迟无人主动出战。那位大周帝国书院院长,咬了咬牙,面色惨白地站起身,如同赴死般走向凉亭。他的信心,早在上一局就被诸葛亮摧毁了大半。

凉亭中,贾诩平静地看着眼前强作镇定的院长,并未立刻开口,只是那深邃的目光,仿佛已经看穿了对方内心的恐惧和虚弱。

“争谋第二局!”

“大秦贾诩对大周帝国书院院长!”

“比赛——开始!”

裁判‘开始’的话音刚落,凉亭内的气氛瞬间变得无比压抑。

院长强自镇定,深吸一口气,正准备按预先准备的思路,从‘战争对文化的摧残’或者‘百家学说来否定大秦’等方面发起论述,试图挽回一丝颜面。

然而,贾诩却并未给他任何组织语言的机会。

贾诩只是看着对方,嘴角勾起一抹极其轻微、却让人脊背发凉的弧度。他没有提高声调,甚至比平时更加平稳低沉,却带着一种直刺人心的冰冷力量,抛出了第一个问题。

“院长阁下,在下有一问。联军今日连番受挫,士气低迷,阁下此刻站在此处,心中所思、所想,是为了两国百姓苍生请命,还是为了...保全自身与在座各位周楚百官的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