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的学生队伍是在三天后的黄昏抵达青龙寨的。
五十多名青年男女,衣衫褴褛却目光炯炯,背着简单的行囊,拖着疲惫的步伐,却整齐地排成两列沿着山路蜿蜒而上。他们中许多人脸上还带着稚气,但眼神中已有了战火淬炼过的坚毅。
“立正!”随着林浩一声令下,学生们在山寨大门前整齐站定。
寨墙上,一群土匪好奇地打量着这群“学生娃”。三当家嗤笑一声:“就这群娃娃兵,能打鬼子?别到时候听见枪响就尿裤子!”
林乔瞥了他一眼:“三当家,别忘了你第一次拿枪的时候,手抖得连靶子都打不中。”
周围响起一片哄笑,三当家涨红了脸,却没再说什么。
林雄飞站在寨门前,威严地扫视着这群年轻人:“欢迎来到青龙寨。既然来了,就是青龙寨的人,要守青龙寨的规矩。第一条,绝对服从命令;第二条,不许私斗;第三条,爱护百姓。违者,按寨规处置!”
学生们略显紧张,但仍挺直腰板齐声道:“明白!”
林浩上前一步:“林寨主,我们带来了些书籍和药品,虽然不多,但是心意。”他示意几个学生抬上一个木箱。
箱子里除了急需的药品,还有不少书籍—《论持久战》《游击战术》《防空防毒常识》甚至还有几本外语教材。
林乔的眼睛亮了起来。在这个时代,这些书籍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这些书...”她拿起一本《游击战术》,封面上没有作者署名,“从哪里来的?”
林浩压低声音:“是几位教授秘密编写的,可惜他们没能逃出省城。”
当晚,山寨为学生们举行了简单的接风宴。宴席上,土匪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喧哗声震天;学生们则相对拘谨,几个女学生甚至对满身匪气的大汉们显露出畏惧。
林乔注意到这一隔阂,起身举碗:“今天,青龙寨迎来了新的兄弟姐妹!从今往后,我们同锅吃饭,同寨御敌,就是一家人!为了早日赶走日本鬼子,干!”
“干!”土匪们轰然响应,学生们也受到感染,举碗相和。
宴后,林乔找林浩深谈。
“你们中有没有懂医术的?”她问。
林浩点头:“有两个医学部的同学,还有几个参加过红十字救护培训。”
“太好了!”林乔兴奋地说,“明天就请他们开始培训战场急救,所有人都要学。”
林浩有些惊讶:“所有人?包括...寨中的好汉们?”
“尤其是他们。”林乔坚定地说,“在战场上,及时的急救能挽救无数生命。”
接下来的日子,山寨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学生们带来了新知识、新思想。医学专业的学生组建了医务室,教授战场急救;物理专业的学生研究如何改良土制武器;甚至文科学生也发挥所长,开办识字班,教土匪们读书认字。
然而新旧观念的碰撞也随之而来。
最大的冲突发生在一周后的训练中。三当家教授射击时,对一个总是脱靶的学生破口大骂:“蠢得像头猪!老子当年第一枪就中了靶心!”
那学生涨红了脸,倔强地站着。一个叫苏雯的女学生看不过去,站出来说:“每个人学习速度不同,应该因材施教,而不是辱骂!”
三当家瞪大眼睛:“小娘们还敢顶嘴?在这里老子说了算!”
“三当家!”林乔闻讯赶来,“苏同学说得对,教学要讲究方法。”
她转向那个沮丧的学生:“你是哪里没掌握好?让我看看。”
经过细心指导,那学生终于掌握了要领,第五枪打中了靶子边缘。
“看!他做到了!”苏雯高兴地拍手。
三当家哼了一声,但没再说什么。
事后,林乔召集山寨骨干和学生代表开会。
“我知道,大家来自不同背景,有不同习惯。”她扫视全场,“但现在大敌当前,我们必须团结一致。老一辈的经验很宝贵,年轻人的新知识也很重要。彼此尊重,互相学习,才能增强我们的战斗力。”
林浩点头:“林小姐说得对。我们建议成立一个学习小组,请寨中经验丰富的好汉教授山林作战经验,我们则分享文化知识和最新战况。”
林雄飞最终拍板:“就这么办!从明天开始,每天下午进行混合训练。”
融合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渐渐地,老土匪们发现这些“学生娃”并不只会读书,他们学东西快,善于思考,提出的建议往往出人意料却实用;学生们也意识到,这些“土匪”并非凶神恶煞,他们熟悉地形,实战经验丰富,许多人是被逼上梁山的好汉。
就在山寨逐渐步入新轨道时,危机悄然逼近。
那是个阴沉的早晨,山下眼线急匆匆跑回寨中:“寨主!东面二十里发现日军小队!大约三十人,配有轻重武器,正朝李家村方向去!”
议事厅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三十人...装备精良...”二当家沉吟道,“硬碰硬我们占不到便宜。”
三当家却拍案而起:“怕什么!咱们有地形优势,埋伏他们个措手不及!”
众人争论不休时,林乔突然问探子:“他们行军纪律如何?有没有随行物资?”
探子回想了一下:“看起来不像作战部队,倒像是在测绘地形。有几匹骡马驮着仪器设备。”
林乔眼睛一亮:“可能是日军侦察分队。如果他们完成地形测绘,后续大军就会跟进。必须阻止他们!”
林雄飞皱眉:“但正面交战,我们伤亡会很大。”
林浩突然开口:“不一定非要正面交战。学生中有个化学专业的,他研究过土制炸弹。我们可以设伏,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战果。”
林乔点头:“我同意。日军装备精良,但我们熟悉地形,可以打游击战。”
经过周密计划,一个伏击方案确定了。由三当家带领三十个经验丰富的土匪和十个胆大的学生组成伏击队,在林家沟设伏。
“记住,我们的目的是摧毁测绘设备和资料,不是全歼敌军。”林乔再三叮嘱,“得手后立即撤退,不可恋战!”
伏击队出发后,山寨陷入紧张的等待中。林乔登上最高的了望塔,不断用望远镜观察东面方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远处终于传来了隐约的枪声。
林乔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这是青龙寨第一次与日军交战,也是新旧力量第一次协同作战。
约两小时后,远处山路上出现了人影。林乔急忙看去—是伏击队回来了,还抬着几个伤员!
她飞奔下山,迎面撞见满身硝烟的三当家和林浩。
“怎么样?”她急切地问。
三当家抹了把脸上的烟灰,咧嘴一笑:“成了!炸了他们的设备,缴获了三支步枪和一把手枪!打死八个鬼子,我们伤五个,没人死!”
林乔长舒一口气:“太好了!伤员呢?”
“学生娃们的急救派上用场了。”三当家难得地夸赞道,“那个叫苏雯的小姑娘,临危不乱,给大牛包扎得妥妥帖帖。”
林浩补充道:“日军反应很快,战术素养很高。如果不是熟悉地形,我们很难脱身。”
伤员被迅速送往医务室。学生们展现出了惊人的组织能力,清创、包扎、用药,井然有序。老土匪们看着这些年轻人专业而冷静的操作,目光中的轻视渐渐变成了敬佩。
当晚,山寨召开了战果汇报会。
三当家难得地表扬了学生队伍:“这些娃娃兵不错,临阵不慌,那个土炸弹更是派上了大用场!”
制作土炸弹的学生陈远推了推眼镜,不好意思地说:“只是基本的化学原理应用...如果有更多材料,我可以做出威力更大的。”
林浩则严肃地说:“这一小队日军就如此难对付,若是大部队来临,形势将极其严峻。我们必须加强训练,特别是协同作战能力。”
林雄飞点头:“说得对。从明天起,全寨加强军事训练,老少妇孺也要学习隐蔽和自救。”
会后,林乔找到陈远:“你那个土炸弹,能教大家制作吗?”
陈远点头:“当然!其实原理很简单,关键是材料...”
“需要什么材料列出单子来,我想办法搞到。”林乔说。
夜深了,林乔却毫无睡意。她登上寨墙,远眺漆黑的山野。第一次交锋虽然小胜,但她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日军的报复很快就会到来。
“睡不着?”林浩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林乔转头,看见他拿着两杯热茶走来。
“担心日军报复?”林浩递过一杯茶。
林乔点头:“我们暴露了实力,日军不会善罢甘休。下一次,就不会只是三十人的侦察队了。”
林浩沉默片刻,突然问:“林小姐,有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你似乎对日军的战术风格很了解?甚至知道他们会如何反应?”
林乔心里一惊,面上却保持平静:“书上看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林浩若有所思地看着她:“你看的书一定很特别。有时候我觉得,你仿佛...预知未来。”
林乔抿了口茶,避开他的目光:“只是比常人多思考几分而已。对了,你们学生中有没有懂无线电的?”
话题转得生硬,但林浩知趣地没有追问:“有两个物理系的同学研究过无线电,但设备都被炸毁了。”
“设备我可以想办法。”林乔说。她记得原着中提到过,青龙寨后山有个秘密洞穴,里面藏着老寨主早年劫获的一批物资,其中就有无线电设备。
但这个秘密只有寨主才知道,现在的“她”不应该知道。
“我需要出去一趟,”她突然说,“明天一早,你陪我下山如何?”
林浩惊讶:“下山?现在外面很危险!”
“正是危险,才要尽快增强我们的实力。”林乔目光坚定,“我知道哪里可能有我们需要的东西。”
第二天清晨,林乔以“勘察地形”为由,带着林浩和几个护卫悄悄下山。凭借记忆,她找到了后山那个隐蔽的洞穴。
“这里好像有个洞口!”一个护卫拨开藤蔓,露出黑漆漆的洞口。
洞内,几个大木箱静静躺着。打开一看,众人惊呆了—不仅有无线电设备,还有一批崭新的步枪和弹药,甚至还有两挺轻机枪!
“天啊!这是...”林浩难以置信。
林乔也装出惊讶的样子:“看来是前辈留下的宝藏。快,把这些都搬回去!”
回到山寨,这发现引起了轰动。林雄飞看着这些装备,神情复杂:“这是我父亲当年劫的一批军火,后来得知是抗日物资,就一直藏着没动用...本想找个合适的机会捐出去...”
林乔握住父亲的手:“现在就是最合适的时候,爹。”
有了新装备,山寨士气大振。学生们更是兴奋不已,那两个懂无线电的同学立即开始组装设备。
傍晚时分,无线电终于接通了。断断续续的信号中,他们听到了来自外界的声音:
“...上海沦陷...南京告急...日军继续西进...”
沉重的消息让欢乐气氛荡然无存。
突然,信号清晰起来,一个紧急广播回荡在寂静的山寨:
“各抗日武装请注意:日军一支大队约五百人正沿平汉线南进,其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预计三日内将经过大青山地区...请各武装力量酌情阻击或转移民众...”
广播结束,山寨一片死寂。
五百日军!装备精良的正规军!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林雄飞和林乔。
林雄飞面色凝重,缓缓起身:“诸位,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是避其锋芒,保存实力?还是迎头痛击,保卫家园?”
三当家第一个站出来:“打!必须打!不然对不起青龙寨的名号!”
二当家却摇头:“五百正规军!我们就算全员出击,也不过百余人枪,无异于以卵击石!”
众人争论不休时,林乔站起身。
“爹,各位叔伯同学,”她声音清晰而坚定,“这一仗,必须打,但不能硬打。”
她走到山寨布局图前:“日军大队行军,必走山下大道。我们熟悉地形,可以在这里—”她指向一处险要峡谷,“设伏。不以全歼为目的,而是骚扰、延缓他们的行军,为后方百姓转移争取时间。”
林浩补充道:“我们可以利用新获得的武器,设置多重埋伏。打一阵换一个地方,让日军不得安宁。”
陈远推推眼镜:“我可以在关键路段设置爆炸装置...”
计划逐渐成形。就在众人摩拳擦掌之际,林乔突然感到一阵眩晕,脑海中闪过一些模糊的画面—熊熊燃烧的山寨,倒在血泊中的熟悉面孔...
她脸色苍白地扶住桌子。
“乔乔,你怎么了?”林雄飞关切地问。
林乔强忍不适,摇摇头:“没什么,有点累而已。”
但她心里明白,这不是疲劳,而是某种预警—也许是她与这个世界的特殊联系,也许是原着情节在潜意识中的映射。
这场战斗,将远比他们想象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