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兵王归回 > 第1720章 暑途赴非续旧约,草原星火照新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20章 暑途赴非续旧约,草原星火照新程

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暑途赴非续旧约,草原星火照新程

国内的盛夏刚过,李渊一家便收拾好行囊,踏上了前往非洲的航班。李阳背着装满技术书籍的双肩包,手里紧攥着给马哈茂德带的新能源汽车模型;李悦则抱着一只毛绒熊猫,这是她特意给阿米娜选的礼物,熊猫肚子里还藏着一封手写的信。

“不知道哈桑大叔的小羊羔长大了没有,上次视频他说小羊已经能跟着羊群跑了。”苏瑶靠在舷窗边,看着窗外飘过的白云,语气里满是期待。她特意带了一套包饺子的工具,打算教法蒂玛和村民们做中国饺子,还装了好几袋中国的茶叶和调料,想让非洲的朋友们尝尝家乡的味道。

李渊握着她的手,笑着说:“肯定长大了,说不定还生了小羊羔呢。穆罕默德说,咱们捐的新能源实训设备已经用起来了,这次去正好能给学生们上几节实操课,再看看零部件厂的生产情况。”

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飞机降落在开罗国际机场。刚出航站楼,就看到穆罕默德和马哈茂德举着写有“欢迎李渊一家”的牌子,兴奋地朝他们挥手。马哈茂德怀里还抱着一只雪白的小羊羔,羊脖子上系着红绳,正是当年哈桑大叔送给李悦的那只羊的后代。

“李叔叔!苏阿姨!”马哈茂德快步跑过来,把小羊羔递到李悦怀里,“这是‘星星’的孩子,我们叫它‘小星’,专门等你来呢!”

李悦抱着温顺的小羊羔,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太可爱了!阿米娜呢?她怎么没来?”

“阿米娜在学校准备欢迎仪式,还说要给你一个惊喜。”穆罕默德接过李渊手里的行李,语气里满是自豪,“现在学校的新能源汽修班已经有五十多个学生了,上个月我们还帮附近的村子装了十个太阳能充电桩,村民们再也不用跑远路充电了!”

汽车行驶在通往草原的公路上,沿途的景色既熟悉又陌生。曾经坑洼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柏油路,路边多了不少太阳能路灯,偶尔能看到印有“中埃合作”字样的运输车驶过。马哈茂德指着窗外的一片农田说:“这是中国公司帮我们建的灌溉工程,现在村里的玉米和蔬菜产量比以前翻了一倍,大家再也不用担心旱季没粮食了。”

到了中埃职业技术学校,远远就看到校门口挂着“欢迎李渊一家回家”的横幅,学生们穿着整齐的校服,手里拿着纸花和彩带,阿米娜站在最前面,手里捧着一个用干草编织的篮子,里面装满了草原上的野花。

“悦悦!”阿米娜跑过来,给了李悦一个大大的拥抱,把篮子递到她手里,“这是我和同学们一起编的花篮,里面的花都是早上刚摘的,你看好看吗?”

李悦接过花篮,鼻子微微发酸:“太好看了!我也给你带了礼物,是一只中国熊猫,肚子里还有我给你写的信。”

两个小姑娘手拉手走进校园,学生们纷纷围上来,有的用中文说着“欢迎”,有的递上自己做的手工品——有木雕的汽车模型,有编织的手链,还有画着中埃国旗的画作。李渊和苏瑶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温暖,仿佛真的回到了“家”。

当天下午,李渊就迫不及待地去了实训车间。崭新的新能源汽车检测仪器整齐地摆放在操作台上,学生们正在穆罕默德的指导下拆解电池组。看到李渊进来,学生们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地提问:“李工,这个电池组的续航能力能再提升吗?”“如何解决低温环境下电池性能下降的问题?”

李渊耐心地一一解答,还亲自示范了电池组的优化方法。他拿出带来的技术资料,分给学生们:“这些是国内最新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文档,里面有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你们可以参考着学习。”

苏瑶则去了教室,给学生们上中文课。她带来了中国的古诗词绘本和动画视频,当播放到《静夜思》的动画时,学生们都被优美的诗句和画面吸引,跟着她一起朗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阿米娜还主动站起来,用中文分享了她和李悦的友谊故事,赢得了满堂掌声。

晚上,哈桑大叔和村民们在草原上举办了欢迎篝火晚会。烤羊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法蒂玛端上了刚做好的巴克拉瓦,苏瑶则教大家包饺子。李阳和马哈茂德坐在篝火旁,拿着新能源汽车模型,讨论着如何改装才能适应草原的路况;李悦和阿米娜则跟着村民们一起唱歌跳舞,清脆的笑声在草原上回荡。

“李工,多亏了你们,我们草原的日子才越来越好。”哈桑大叔端着酒杯,对着李渊说,“现在孩子们有学上,有技术学,家里有太阳能,出门有好路走,这都是你们带来的福气啊!”

李渊举起酒杯,和他碰了碰:“哈桑大叔,这不是我们一个人的功劳,是中埃两国人民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会有更多的中国人来帮助大家,会有更多的非洲孩子实现梦想,我们的友谊会永远延续下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渊每天都在实训车间给学生们上课,从电池维护到电机调试,从充电桩安装到故障排查,他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苏瑶则忙着和埃及教师一起完善中文课程,还组织了一场“中埃文化节”,让两国的文化在交流中碰撞出更美的火花。

李阳和马哈茂德一起完成了一项重要的技术项目——他们对一辆旧的燃油汽车进行了改装,将其变成了混合动力汽车,既可以用汽油,也可以用太阳能充电。当改装后的汽车在草原上成功行驶时,学生们和村民们都欢呼起来,纷纷围着汽车拍照留念。

“太厉害了!以后我们就能把家里的旧车都改成混合动力的,能省不少钱呢!”村民们兴奋地说,眼里满是期待。

李悦和阿米娜则完成了她们的“中非友谊手册”第二册,里面记录了学校的新变化、村民们的新生活,还有她们和朋友们的故事。手册的最后,她们画了一幅未来的草原图景:太阳能充电桩遍布各村,新能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中埃学校的学生们一起研究技术,天空中还飞着中国的无人机,正在给农田喷洒农药。

离别的日子悄悄来临,李渊一家要回国了。这天早上,学生们和村民们都来送行,有的人手里拿着刚烤好的馕,有的人抱着自己种的蔬菜,还有的学生递上了自己的学习笔记,希望李渊能帮忙批改。

穆罕默德拿着一张合影照片,递给李渊:“李工,这是我们全班和您的合影,您一定要收好。等我们学好技术,一定会去中国看您,还要去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厂学习!”

哈桑大叔牵着“小星”,眼里满是不舍:“这只小羊羔送给你们,就像我们的友谊一样,永远陪伴着你们。以后你们想我们了,就看看它。”

李悦抱着“小星”,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我们一定会回来的,会来看你们,来看草原,来看我们的学校。”

汽车缓缓驶离学校,李渊一家坐在车里,看着窗外挥手告别的人群,心里满是不舍。草原上的金合欢树、学校的红砖墙、学生们的笑脸、村民们的热情,都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心里。

回到国内后,李渊把在非洲的经历整理成了一本回忆录,书名叫做《草原上的星火》,里面记录了中埃学校的成长、学生们的蜕变、中非友谊的故事。这本书出版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都被这份跨越国界的情谊所感动,纷纷表示想要参与到中非合作中来。

李阳的“中非友谊社团”越来越壮大,他们经常组织非洲文化讲座、技术交流活动,还和中埃学校的学生们开展线上结对活动,分享学习经验和技术成果。李悦则在学校里发起了“纸船寄情”活动,组织同学们给非洲的小朋友写信、折纸船,让友谊的种子在更多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

苏瑶则继续推进中埃教育合作项目,她组织国内的教师代表团去非洲支教,还邀请中埃学校的教师来中国培训,让两国的教育理念在交流中相互融合,共同进步。

这天,李渊收到了穆罕默德发来的视频邮件。视频里,中埃学校的新能源汽修班又招了一批新学生,实训车间里新增了几台先进的设备,学生们正在进行技能比赛;远处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厂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正从生产线上驶下来,准备运往非洲各地。

视频的最后,穆罕默德、马哈茂德、阿米娜和同学们一起对着镜头说:“李叔叔、苏阿姨、李阳、李悦,我们想你们了!我们会好好学习继术,建设我们的家乡,让中非友谊永远像草原上的星星一样,闪亮、永恒!”

李渊一家围在电脑前,看着视频里熟悉的面孔,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苏瑶轻声说:“你看,我们在草原上播下的星火,已经慢慢燎原了。”

李渊点头,眼里满是坚定:“是啊,这份友谊,这份责任,会永远传递下去。未来,会有更多的星火在草原上点亮,在非洲大地上点亮,在中非人民的心里点亮,照亮我们共同的未来。”

夜风吹过,带着淡淡的花香,仿佛又闻到了非洲草原上金合欢的甜香。李渊知道,这段跨越山海的情谊,这份难忘的人生旅程,会成为他们一家人最珍贵的财富,也会成为中非友谊长河中,一朵永远闪耀的浪花,见证着两国人民在合作中共同成长,在友谊中共同谱写更加美好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