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斯大林的心情同样极好,前些日子他听闻列宁格勒解围的消息后,天天可谓是胃口大开,每天都能吃了不少的东西。
办公桌上,放着关于列宁格勒方向最新战果的详细报告。
今天看完从列宁格勒整理完发来的详细汇报后,他难得地有些放松的叼着烟斗,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缓缓的悠闲踱步,嘴角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
他拿起桌上的报告,对坐在一旁的贝利亚说道:“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你看看,看看吧,我就知道!我就知道瓦列里是个天才!是我们最厉害的王牌!”
他用力挥动着手中的烟斗:“列宁格勒,那么困难的情况,那么多人都束手无策。”
“他去了,只用了一个月!一个月!就用一波攻势解决了问题,这不是奇迹是什么?这是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钢铁意志的结合。”
斯大林毫不吝啬他的赞美之词,连贝利亚都觉得很惊讶,他没想到自己这个老上司对于瓦列里居然会大夸特夸一顿。
喝一口茶水,斯大林紧接着继续道:“他不仅善于进攻,更懂得爱惜士兵,懂得凝聚人心。”
“你看他每次都在前线为牺牲将士举行的仪式,这处理得多好!这才是我们苏维埃需要的高级指挥员,有能力,有原则,也有温度!”
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莫斯科的冬景,语气变得充满期望:“这样的同志,这样的苗子,太难得了。”
“他不仅仅是一个将军,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他代表着未来,代表着苏维埃红军的未来,甚至……”
斯大林没有把话说完,但贝利亚完全明白他的意思。
贝利亚立刻点头附和:“您说得完全正确,斯大林同志。瓦列里将军的才能和忠诚,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已经毋庸置疑。他是祖国宝贵的财富。”
他的内心无比的开心,自己的投资注定未来肯定能得到价值不菲的收获。
“所以,现在光是肯定和奖励是不够的。”
斯大林转过身,眼神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贝利亚同志,我们必须为他铺好路,系统地培养他,让他接触更全面的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和威望。要让他不仅仅是一个‘救火队长’,而要成为一个能够统筹全局的战略家。要保护他,避免他被那些庸俗的嫉妒和g僚主义所伤害。”
“这些工作,你要多费心。”
贝利亚立刻领会:“请您放心,斯大林同志。我会确保瓦列里同志得到他应得的一切支持,清除他前进道路上任何不必要的障碍。他的成功,就是苏维埃的成功。”
他会好好保护他的,毕竟明亮的未来在等着自己呢。
斯大林满意的点点头:“想想看,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
他继续说道,仿佛在勾勒一幅蓝图,“一个如此年轻,却拥有如此辉煌战绩和极高声望的将领。”
“他在士兵和人民心中的号召力,是那些在总参谋部地图前熬白了头的老家伙们无法比拟的。”
“这是在战争结束后新时代需要的完美榜样。”
贝利亚闻言脸上依旧挂着恰到好处的、深表赞同的笑容,他的大脑却在飞速运转,内心不断涌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得意和庆幸。
自己的眼光果然没错!自己真的赌成了!
“您洞察一切,斯大林同志。”贝利亚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平滑而带着一丝谄媚。
“瓦列里同志的确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他的崛起速度惊人,但更难得的是,他每一步都走得如此扎实,每一次都能力挽狂澜。这绝非偶然,这证明了他拥有非凡的军事天才和坚定的信念。”
说到这里,贝利亚内心不禁泛起一丝自得。
他回想起1941年基辅那座濒临毁灭的城市。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西南方面军主力在劫难逃,是他掌控NKVd系统,最早一批收到了关于一位名叫瓦列里的年轻大尉提出的那个极其大胆且冒险的‘红星’撤退计划的部分信息。
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完全就是恐慌下的胡言乱语,撤出三十万人?是他疯了还是德军疯了?那些可是凭借一个装甲军就击垮了叶廖缅科旗下20万人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精锐!
但贝利亚,凭借其敏锐的ZZ嗅觉和风险投资般的直觉,以及参考之前瓦列里多次给上司提供有用的建议的去应对德军并且多次获得成功的报告…
他从中看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可能性。他没有大力支持这个计划,但也没有阻止,并且暗中默许了不少资源的调动。
结果这个并不被人看好的计划成功了。
此后,无论是莫斯科城下的危急,还是刻赤半岛,哈尔科夫的力挽狂澜,亦或是斯大林格勒的炼狱,瓦列里都一一通过,做的非常完美…一步步高升。
贝利亚也一直都或明或暗地关注着瓦列里的轨迹。
他通过NKVd的渠道,逐渐频繁的向瓦列里提供一些‘必要’的情报支持,在物资调配和人员安排上,也非常频繁的行方便,释放善意。
NKVd的资源瓦列里也可以在任何时候调用,可以说,在贝利亚的默许下,瓦列里完全就是NKVd权限大的第二人。
虽然瓦列里对此似乎一直表现得有些冷淡,甚至刻意保持距离,从未向他靠拢,但贝利亚并不十分在意。
在他看来,瓦列里就是一个更专注于军事本身、或许还不完全懂ZZ但潜力无比巨大的实力派。
而且瓦列里重情重义,对待朋友一项很好…贝利亚知道自己不是瓦列里的朋友,但是…他相信瓦列里把他所做的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现在他贝利亚要做的就只是播种下这些‘善意’的种子,并且不搞任何小动作,尽心尽力保驾护航,在关键时刻为其成长提供一点“养分”,静待未来花开即可。